淡築憩水
住宿資訊
優惠情報
網路相簿
鄰近景點
聯絡我們
訪客留言
線上付款
交通指引
選 單
淡築憩水
住宿資訊
優惠情報
網路相簿
鄰近景點
聯絡我們
訪客留言
線上付款
交通指引
新北市民宿165號
淡水老街
淡水老街泛指中正路一帶,於民國八十八年間實施道路拓寬,並且鋪設花崗岩人行道,商店皆配合整建,並懸掛上統一規格的招牌,塑造良好的淡水老街形象。淡水老街上店面林立,不論是懷舊或是現代店鋪皆有,還有許多淡水著名的傳統美食,像是魚丸、魚酥、阿給、酸梅湯、石花凍、鐵蛋及多樣化的海鮮加工製品等,讓您來到淡水不僅可以賞美景,還可享受眾多新鮮美食。
漁人碼頭
淡水舊漁港因港口淤塞,民國七十年時建造第二新漁港,近年來更擴建停車場、碼頭及觀光魚市,結合鄰近景點轉型成為觀光休閒漁港。許多民眾喜愛在傍晚前往漁人碼頭欣賞夕陽美景,晚間白色的情人橋在五彩霓虹燈下更顯浪漫,防波堤上建有賞景木棧道,是情侶約會的首選地點之一。漁人碼頭更經常舉行小型演唱會與多項藝文活動,假日時也有許多街頭藝人前往表演,為漁人碼頭增添藝術氣息。
沙崙海水浴場(關閉)
沙崙海水浴場位在淡水河的出海口北岸,擁有寬廣的沙灘及戲水區域,並設有兒童遊樂設施及騎馬場等設備,假日時常有民眾到此進行水上活動,早期是相當熱門的休閒場所。後期因經營不善,加上周圍海域內暗藏激流,屬於危險水域,因而關閉。目前台北縣政府計畫將沙崙海水浴場重新規劃為「文化創意產業特定專用區」,將作為藝文產業之用途。
淡水紅毛城
淡水紅毛城為西元1629年時西班牙人所建,當時稱為聖多明哥城,是西班牙人的重要據點。西元1642年西班牙人不敵荷蘭人,在離開台灣前將聖多明哥城拆毀,而荷蘭人即在原址區域建造了更為堅固的聖安東尼堡,由於荷蘭人髮色偏紅,當時在地人稱為紅毛番,而聖安東尼城也就稱為「紅毛城」。而後鄭成功收復台灣,荷蘭人就此離開,直到清朝時英國人向清廷永久租用,並大規模修築增建,以作為英國領事館之用,然而在中英斷交後,英國...
淡水河岸景觀步道
淡水河岸景觀步道是許多民眾散步賞景的景點,步道全長一.五公里,規劃有親水河岸、水上舞台、咖啡座、觀潮灣及完善的商店街,傳統及創新的商品皆可在此找到。您可在河畔旁的咖啡廳內品嚐下午茶,欣賞河岸美景,夕陽西下時可見到遊客坐在河岸邊觀賞金黃日落,也可遠眺觀音山及出海口的景致,宜人景致美不勝收。
前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(小白宮)
前清淡水總稅務司官邸也就是俗稱的小白宮,清廷因天津條約開放台灣通商口岸,英、美、德、法等各國領事抵台處理關稅事務,而當時淡水海關署也有派駐洋人官員,於是設立官邸供其在台灣住宿。小白宮為殖民地式建築,其特色為地基較高、落地門窗、煙囪及迴廊等設計元素,周圍建有綠地庭園。民國八十五年時曾遭財政部提報拆除,後因淡水人士及專家學者發起「小白宮搶救行動」,讓這具有歷史意義的官邸得以保留,並於民國八十六年評定為...
牧師樓與姑娘樓
牧師樓與姑娘樓為兩棟迴廊式洋樓,紅磚外觀、斜屋頂、迴廊及高台階等特色,相當具有懷舊風情,姑娘樓建於西元1906年,牧師樓則是西元1909年所建,兩棟建築皆為吳威廉興建。姑娘樓為提供當時前來台灣傳教服務的女宣教士住宿,曾有多位知名的女宣教士住宿於此,現今則做為真理大學校長室之用。牧師樓則建於吳威廉牧師之宿舍,明有德及孫雅各兩位牧師也曾居住於此,目前是真理大學的員工餐廳。
淡水福佑宮
淡水福佑宮初建於清乾隆四十七年(西元1782年),現今的廟與外觀則是在清嘉慶元年(西元1796年)重建,是淡水地區年代最為久遠的廟宇,兩旁則是淡水最早發展的街道。淡水福佑宮的主祀神明為天上聖母媽祖,並配祀有水仙尊王及觀音,廟宇擁有豐富多元的雕刻技術,以多元化的吉祥代表題材做為發揮,並保有清嘉慶元年(西元1796年)時的「望高樓碑記」及光緒十二年(西元1886年)由皇帝御賜的「翌天昌佑」古匾,均為具...
紅樹林展示館
關渡平原的南側堤防規劃有紅樹林自然保留區,擁有面積廣闊的沼澤濕地,吸引多種水鳥、魚蝦及招潮蟹等濕地生物棲息,蘊藏豐富自然生態資源。紅樹林展示館位在淡水線紅樹林站二樓,館中以文字、圖片及多媒體等方式介紹生態資訊,還可透過大片的玻璃觀景窗觀察紅樹林生態。星期一為固定休館日。
淡水龍山寺
清朝時台灣共建有五座龍山寺,分別為台南龍山寺、艋舺龍山寺、鳳山龍山寺、鹿港龍山寺及淡水龍山寺。淡水龍山寺建於清咸豐八年(西元1858年),是由移居於此的泉州晉江、惠安及南安人所募資創建,經過多次的修築重建,現今為國家三級古蹟。淡水龍山寺的主祀神祇為觀音佛祖,為三開間兩殿兩廊的建築格式,整體呈現古樸儉約的形式。清光緒十年(西元1884年)曾由皇帝御賜「慈航普渡」匾額,以答謝神佑。
達觀樓(紅樓)
達觀樓(紅樓)為淡水鎮著名的洋樓建築,確切的建築年代已不可考,約可知建於西元1890至1900年之間,原為當地李姓富商所有,後轉售給淡水第一任街長洪以南,洪氏並將取名為「達觀樓」。戰後六0年代洪氏族人將其再售於另一名洪姓屋主,洪姓屋主把達觀樓外觀漆為黃色,曾有段時期也被稱為黃樓。現今的屋主重新修建後,成為擁有異國風情的餐廳及文物展示中心,許多民眾到此用餐,欣賞遼闊視野的淡水美景。
馬偕醫館
馬偕醫館改建落成於西元1879年9月,是由加拿大籍的馬偕牧師所建,早期名為「滬尾偕醫館」,是北台灣第一座西醫院,也是現今馬偕紀念醫院的前身。馬偕醫館為閩南式傳統建築,門窗卻是西洋式風格,具有中西方的建築特色,曾經過多次修建,目前保存良好完整。現在醫館中仍擺設有洗濯台、門鐘、壁爐及早期使用的病床等設施,以及馬偕牧師使用過的藥罐、拔牙工具和風琴等珍貴文物。
淡水忠烈祠
淡水忠烈祠的前身為淡水神社,是為日人竣工於昭和十四年(西元1939年),奉祀天照皇大神、大國魂命及能久親王等神祇。台灣光復後逐漸成為沒落,於民國六十三年(西元1974年)時依照神社原有基座及規格進行重建工程,並將其打造為宮殿式外觀,供奉多位抗日烈士忠靈。淡水忠烈祠周圍草木扶疏,種有大片草坪,早期種有多株松樹,站下牌樓下還可遠眺觀音山,為淡水八景之「烈祠松濤」。
金色水岸
總長約1.5公里的金色水岸是由關渡大橋到小漁港的觀光景點,以鄰近水岸為主題所打造,規劃有林蔭步道、親水河岸、水上舞台、觀潮灣及休憩座椅等設施,經常吸引民眾到此觀賞夕陽、漫步與垂釣,午後也可在特色咖啡廳中悠閒享受香濃的咖啡。近年來因自行車風氣盛行,金色水岸也有一條經過紅樹林區、漁人碼頭及老街的自行車道,讓您一邊騎乘自行車,一邊欣賞海濱風光,還可遠眺觀音山與出海口的景色。
淡水禮拜堂
淡水禮拜堂重建竣工於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,是為紀念馬偕博士抵台奉獻六十周年而重建,有著仿哥德式尖塔屋頂,樓身則是以清水磚砌成,經歷了六十多年的歲月,禮拜堂中的座椅、講台及聖桌仍在使用中,極具傳承價值。民國七十五年修建時因磚瓦修築不易,以瑞典進口的鋁質浪板翻修替代,並將傳統玻璃更換為彩色繪畫玻璃,更顯典雅的美感。淡水禮拜堂至今仍有超過三百人到此作禮拜,擁有崇高的地位。
淡水海關碼頭
淡水海關碼頭開放於清朝時期,曾是當時台灣最大的國際港口,在北台灣茶葉貿易最為興盛之際,每天皆有來自各國的輪船靠港。海關碼頭以觀音石及少許的唭哩岸石打造,採用十九世紀末的碼頭基本功法,在封港之後曾有許多漁家船塢停留於此,現今為軍方管轄範圍,為縣定古蹟。